首页
心理咨询
职场发展心理咨询
婚姻情感心理咨询
儿童心理咨询
青少年心理咨询
索菲亚心理学院
索菲亚心理学院简介
心理咨询师考证培训
心理学最新课程表
TED心理讲座
上馨心理咨询机构
联系我们
心理咨询预约
心理咨询室环境
关于上馨心理咨询机构
企业 EAP
世界500强客户
上馨EAP产品与服务
上馨团队介绍
上馨EAP简介
心理专家团队
心理咨询团队
心理讲师团队
心理学项目团队
联系我们
心理测评
联系我们
免费咨询
全国热线:
18024094795
人,诗意地栖居在无意识上|广州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
人,诗意地栖居在无意识上|
广州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
——心理分析二年班投稿
关于集体无意识,荣格指出,是由遗传保留的无数同类型经验在心理最深层积淀的人类普遍性精神,这是他在1922年《论分析心理学与诗的关系》一文中提出的。
荣格认为人的无意识有个体的和非个体(或超个体)的两个层面。前者只到达婴儿最早记忆的程度,是由冲动、愿望、模糊的知觉以及经验组成的无意识;后者则包括婴儿实际开始以前的全部时间,即包括祖先生命的残留,它的内容能在一切人的心中找到,带有普遍性,故称“集体无意识”。个人无意识主要是由各种情结构成,而集体无意识的主要内容是原型。
海德格尔的有一名名言,叫做“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而分析心理学中“大地”的象征,也可以用作比喻“无意识”,所以我文章的题目套用这这句名言。当然,我的套用还另有深意,人的心理疾患和内在冲突,往往源自于无意识。然而,而当人可以面对无意识,认识无意识,和内在的情结或原型沟通,让情结或原型可以在意识层面上表达,心理疾患往往可以疗愈,内在冲突往往可以化解,进而可以诗意地与“无意识”共存,走上整合和自性化的道路。
心理分析让我着迷
▲▲▲
二年的学习快结束了,我又很荣幸地考取了三年班的学员,继续对心理分析课程的学习。我三年班的主考是高岚老师,她问我两年班课程让我获得的最大收获是什么?当时,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抱持力增强了。学习之前,我的来访者咨询的次数一般不会超过7、8次,而两年班课程(面试时只学了一年九个月),让我来访者咨询的次数很容易达20次以上,有的甚至40次以上了。
高岚老师问,有没有总结过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我当时回答了一些,但自己总觉得回答太过肤浅,也很不全面。之后,这个问题常常让我思考,现在渐渐深刻了一些,也全面一些了。
和我在同一机构一起成长、一起当咨询师的一个年轻的女咨询师,精神分析取向的。虽然没参加长程和系统的培训,但她现在成长得也不错,靠的是一直进行个人体验和督导,据说现在时数已接近200小时了。现在她也有长程个案了,有2、3个的次数也是在40次以上。
我本人对精神分析并没歧见,学习二年班前也是学习精神分析的,一直希望参加系统、长程的精神分析学习,但一是那时没合适时间和地点的班,二是受曾参加过心理分析学习的咨询师同伴的影响,怀着一种先学学看的心态,参加了二年班的学习。学习初期也不太认真,怀着一种迟早会回到精神分析怀抱的心态,作业也得过且过,甚至出现一次不合格。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对心理分析的兴趣陡然增长,后面的作业出现多次A和A﹢,而且,我也渐渐有了一种即使终生学习心理分析,也无怨无悔的想法。
在学习中,我感受到心理分析较之精神分析,更加博大精深。比如说,精神分析,只是在个人无意识层面工作,而心理分析除个人无意识之外,还在集体无意识层面工作;又如,精神分析,主要是依靠语言工作,而心理分析除语言外,还可依靠意象进行工作,注重身体的感觉和情绪的觉察;还有,精神分析,主要侧重于“分析”,而心理分析,更多的是在于“表达”;最后要说的是,精神分析所依托的文化背景,更多的西方哲学,而心理分析除依托西方哲学外,还侧重依托东方哲学。
特别是在人性化这点上,心理分析似乎比精神分析更好一些。因为大多数人的心灵是需要被理解和呵护,而不是被分析和解剖的。在这点上,沙盘是会让人感动的,体验过或是观看过这个过程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因为沙盘是敞开在别人面前的心灵。无论你怎样的害怕敞开,沙盘都会给你这样的机会和可能,使你没有办法掩饰太多。
仅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保护和接纳就是所有看别人做沙盘或是自己做沙盘的前提条件,因为我们的心灵是需要保护而不是需要解剖的。当我们面对的是一把刀,我们就会拿起盾牌;当我们面对的是一尊佛像,我们就会像佛一样地慈悲。当你被接纳和保护,你就会感觉到温暖和爱,而温暖和爱是可以化掉千年的冰山。不仅对别人,对自己也一样。
我的“缺母情结”
▲▲▲
在心理分析的学习上,最让我感触的是无意识的部分,因为在这部分的工作中,是完全可以放弃精神分析和逻辑的,只需要身体的感觉、感受,和对情绪的觉察。而最终将让能将我们得到的并不单单是个人无意义或集体无意识的部分被赋予意义,更重要的是心灵的被触动以及从中得到的感悟。
在学习精神分析时,我曾多次做个人体验,让分析师对我的抑郁症进行工作。先是对母亲去世对我的影响进行工作,母亲在我初一时去世,她去世前预感到我会考上大学,给我留下一笔钱,但我不知具体数目。这笔钱后来在姐姐手上,她还好,我大学时她每月将钱寄给我,勉强让我熬到大学毕业。随后,分析师对我父亲缺失问题进行工作,我5岁时父亲中风,失去大部分思维和语言功能,直到我8岁时去世。
再后来,工作我与哥哥的关系,父亲去世后,一个比我大5岁的哥哥总是找借口来打骂我,直到我13岁,拿起菜刀向他砍去为止。之后,分析师又对我3岁时我母亲到幼儿园接我时,我走失了,在派出所呆了两天的事进行工作。到最后,分析师对我刚出生时,父亲的战友因没孩子,想抱养我,我已经被抱走几天了,终因父亲不舍得,将我抱回家的这件事进行工作。然而,这些工作似乎都没起作用,我仍然常常掉入丧失存在感和意义感的泥潭之中。
直到有一天,我第一次接触沙盘,情况突然发生变化。
那是两年班课程刚开始,我到了一位师兄的工作室里,在她的引导下做了沙盘。做沙盘时,双手慢慢在沙子里滑动,把沙子都往沙盘中间堆,然后再慢慢摊开,出现一个圆山。再慢慢把沙子往环绕着圆山拨开,一条环形的河围绕着圆山。看着这个画面,我感觉到一个扑面而来的力量在强烈地撞击我的身体,我身体发抖,莫名地激动,流下眼泪。
我将圆山推倒,在深处埋下一个马桶沙具,然后重复先前的过程,做了一条环形的河围绕着一座圆山的沙画,圆山做的更高了一些。我的脑海这时清晰地出现这样一个画面,一个很小、很小的男孩,坐在痰盂上哭。啊,我记起来了,那时我才2岁多一点,就被妈妈送到机关托儿所。每天黄昏,小朋友一个一个陆续地被接走,而我和另外的一、两个小朋友常常没人来接,于是,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大哭,阿姨就会让我脱下裤子坐在痰盂上。我脑海里还呈现这样的画面,天黑了,阿姨粗暴地脱下我和另外小朋友的衣服给我们洗澡,私处被触碰时很不舒服的感觉还在。我还记得有一天黄昏,我姐姐来看我,看到我大哭的情景忍不住抱着我哭。
沙画中的整个图案在我的梦中常出现,圆山似乎是我的妈妈,只是我无法看清她的脸,不规则的环河似乎是妈妈篷乱的头发。
这些情景我之前根本上就不记得了,突然重现,我当时感到手足无措。平静之后,我想,其实这就是我的情结,我将他命名为“缺母情结”。具体到沙画里面,那座圆山,我感觉是母亲,那个马桶沙具,我将它投射为阿姨罚我坐的痰盂,而很小的我认为就是这个痰盂,使法力让妈妈无法来接我,所以我对它十分愤恨,想破坏它但发现咨询师正在看着,于是就将它深埋在圆山之下。而圆山的环河,造成了我与妈妈的隔离,我感觉到妈妈在,但我见不清她,也无法靠近她。
啊,足足50年了,“缺母情结”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地影响着我,我却完全淡忘,毫无意识。我明白了,我为什么常常缺乏闯新的动能,连交一个作业,也要先看同学的,才可以动手去做,而在做的过程中我发现,其实同学的作业是根本不需要的,这是因为没内在妈妈在能量上对我的支持。我还明白了,我在工作中为什么常常停不下来,即使累了、厌烦了也停不下来,一停下,就有怅然若失的感觉,这是因为我的害怕,我害怕我不够好,妈妈就不要我了。我还明白了为什么我有那么强的内在恐惧感,而这种恐惧感又常常变成我失去理智的愤怒。我还明白了我为什么没有价值感,因为我做得再好,妈妈缺失,没妈妈的赞赏,那所努力的一切,还有意义吗?
我才二岁多一点,为什么要将我送到托儿所?为什么妈妈常常不接我?为此,我专门问了我姐姐,姐姐告诉我,我曾有一个比我大一岁的姐姐,在我出生前因意外死亡了,之后,妈妈就重度抑郁,也就是在我三岁时,妈妈进行电击治疗,后来才好起来,这可能是妈妈不得不将我放在托儿所的原因。
悲伤连着悲伤,泪水接踵泪水。一周后,我决定重建自我,我在我微信的个性签名中写下“自性莲花,具足清净”八个字,我发现我可以更多地依靠自己,面对世界了。
每做一次心理分析,就入往接近心灵深处迈进一步。每做一次沙盘体验,就有一种感动让我难心忘怀。
我对“原型”的理解
▲▲▲
荣格认为,原型和原型意象(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原型”)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原型不是意象、图像,而是人类在千百年进化过程中留在神经系统、大脑和身体中的烙印,是对于特定事物的特定认知及模式化的理解。
原型具有比较复杂的结构,它包含以下成分:
* 意象(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原型”)
* 右脑内的认知模式
* 边缘系统内的情绪反应
* 荷尔蒙放出
* 身体/大脑的特征认知
原型可以以这种方式进行运作:看到特定意象(美女),该意象激活右脑内的认知模式(觉得她很美),边缘系统开始产生情绪反应(开心),进而开始排放荷尔蒙(兴奋了……),直至身体和大脑产生特征认知(想和她上床)。其实,这个过程也可以反过来,事实上荣格认为其中任何一环产生反应都可以引起原型启动。而原型启动最终总会以产生特定理解表达出来。
另外,荣格还认为原型不是孤立的。虽然荣格提到各种不同的原型,如阿尼玛、母亲、英雄等等,但同时荣格又相信,事实上这些原型又都是同一个原型。字面的解释非常复杂,但我们可以把原型想象成一块带有全息图像的镭射玻璃,当玻璃摔碎的时候,不同的碎片的名字可能是阿尼玛、母亲、英雄、自性等等,但是当你把任意一个碎片捡起来看的时候,你会看到整个原型的图像,而不是单一的阿尼玛的图像或英雄的图像。也因此,当你激活任何一个原型,或者原型的任何部分的时候,所激活的其实都是人所遗传下来的整个理解模式。
在实际工作中,如何理解和应用荣格和原型理论呢?
我发现,在大量的沙盘中,或者甚至可以说是在所有的沙盘中,其实都可以看到集体无意识与原型的直接呈现。即使是完全没有沙具的沙盘,手接触沙子的痕迹(涌现),也会呈现出集体无意识意象或原型。例如手在沙盘中随意画圆、螺旋、几何图型、条纹……,都可以看到它们的原型含义。当这些内容潜藏于潜意识之中的时候,是处于一种未被激活的,蒙胧的状态,这样的状态对于个体来说,意义和作用是蒙胧、模糊和不理解的,或者,激活和认识他们,使他们的意义得以被意识所理解,就是能获得他们的价值和能量的重要工作了。
这是一位高一女生所做的初始沙盘,她的症状表现为焦虑症,伴有脱发。
该女生较为要强,在学校与个别老师和个别同学关系紧张,不太会控制情绪。高一开学后,理科成绩每况愈下,倍感焦虑。有时情绪失控,与母亲发生激烈的语言冲突。
沙盘。图中所有动物的人物都用圈圈围起来,她说这是金刚圈,保护他们不受伤害。有一只小动物,是这只能量很大的蜥蜴的早餐。“我”是那个红裙子的小女孩,和小狗小羊一起,担心地看着外面,提防蜥蜴。女生特别指出的是,红裙子的小女孩圈外的一连串脚印,是小女孩发现危险,逃回圈内留下的。
整幅沙画呈现的是什么?我让女生去再仔细看看,女生惊呆了,这分明是一只头上长角的恶魔,张开恐怖的大嘴,露出黑森森的钢牙。女生是在完全无意识的状态下建构起来的,最神奇的是,她用初看在盘面上毫无用处的围栏充当了恶魔的钢牙。恶魔的角这个部位囚禁了一男一女两个犯人。
女生说,恶魔是她梦中常出现的情景,梦中,恶魔总追着她,嘴上还发出低吼,而她总是拚命地逃跑,常常被惊醒。
神奇的是,女生在沙具中发现了恶魔的沙具,就拿起它,久久地端详,告诉我梦中的恶魔就是它,并要求我将沙具送给她。我同意了,在淘宝要另订购了一个,她妈妈坚持要将费用转给我。
更为神奇的是,她妈妈看到这个沙具后,也称很熟悉这个恶魔,因为当她还是一个小女孩时,这恶魔也曾多次出现在她的梦中。
据新约圣经的《启示录》上明白记载着:恶魔是堕落到人间的天使,主宰著黑暗势力,阻止人类和上帝沟通,无所不用其极。
女生妈妈后来称,女生做完沙盘之后,当晚睡得很好。
后来,恶魔沙具也数次出现在女生的沙盘中,不过,女生似乎不再感到恐惧。有一次,她竟将恶魔沙具放到沙盘的中心,周围环绕着美丽的曼陀罗。她认为,恶魔变善良了,正用自己的力量,解救当前自己毁灭自己的人类。
恶魔原型出现, 我认为是因为女生小时候,与母亲的联结存在一些问题,安全感未能很好地建立,潜意识中那些未被整合的强大能量一直以碎片形式存在,并形成了她的内在焦虑。
在沙盘中,当这些强大能量显示为恶魔原型,她慢慢地认识了,并慢慢地从害怕至不再惧怕,最后学会与恶魔共存;于是,恶魔变善良了,恶魔身上巨大的能量,也能为她所用。女生原本的巨大冲突、创伤、矛盾也随之化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有足够包容能力的容器——恶魔原型,这个容器也产生于她自己的内心,因此,是原型的包容能力承载了她内心原本无法承载的内容,她的心灵空间也随之扩大了。
我认为,当一个人真正感受到了原型的力量的时候,自己便与原型相融合了,原型的能量便会灌注到身体之中。因为原型的强大、包容,和超越的功能,使个体能够在很深的心灵层面获得对事物理解,这样的理解常常也不是意识所能了解的。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尤其是在孩子的沙盘工作中,会出现在意识层面上似乎什么都没有明白,什么都没谈论,个体的状态却实实在在地发生了变化的情况。
在荣格的理论中,原型的概念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荣格的整个下半生几乎都投身于对于原型的研究之中。而原型之所以对人如此重要是因为——原型提供给我们生活的意义。“意义”其实是不存在的,或者说我们不知道“意义”是不是存在。但荣格很确定,当我们根据原型来行动的时候,我们就会产生一种“意义感”。
这也是原型是先天理解模式的体现之一,千万年的进化令我们的神经系统天然地将有利于种群延续和进化的行为解释为“有意义”。
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照看自己的孩子,当我们救出落水的朋友,当我们遇到心爱的异性,我们会感到生活是如此充实,我们的存在刹那间变得如此充满意义。
很少有人问那种意义感从何而来,他们只是跟随着他们本能去追逐,而荣格相信,这种意义,正是原型为我们定义的。
作者 心理分析二年班
在线客服
客户服务热线
1802409479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