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以高薪挖角:翻倍的薪资收入+诱人的股权激励
2016-06-22 浏览: 412 来源:
近日,新希望(17.63,0.000,0.00%)集
团与小米公司宣布,双方主导筹建的民营银行—四川希望银行已经获批筹建。在媒体沟通会上,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就表示,人才是做好银行的三大要素之一,
并已做好了网罗“金融精英”的打算,“希望银行争取成为四川所有金融企业中,在收入、待遇、档次方面,不论是短期、中期还是长期,都是激励最好的。”
“民营银行、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的出现,对传统银行业的旧有管理、薪酬体制带来了很大冲击。”21日,已经从某国有银行跳槽至一家P2P机构的王凯对经
济导报记者说,业绩压力、体制僵化、难以体现自身价值是其跳槽的主要原因,“我希望能够有一个更好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
导报记者注意
到,仅今年以来,16家上市银行就已经有近40位高管离职,更有银行业内人士表示,面对互联网更灵活的管理机制、更优厚的薪酬待遇,银行的“金饭碗”已黯
然褪色。“许多拥有金融产品设计能力、风控把握能力或金融资源的银行人士,都主动投向或被挖到了互联网金融公司。”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力资源部经理赵倩对此
说道。
不过,受访业内人士也表示,与传统金融业相比,互联网金融仍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可谓机遇与风险并存。而随着监管政策的落实到位,P2P等新业态的扩张速度也将减缓,加上银行依靠自身底蕴加速转型,新旧金融业态之间的人才之争孰胜孰败,目前还言之尚早。
跳槽后薪酬大涨
2015年,王凯从某国有银行市级分行副行长职位匆匆离职,跳槽到了一家地方P2P平台机构任副总经理职位,主管该机构的风险控制部等核心业务部门。“从事了十多年的对公业务,对信贷各环节的风险了解的比较清晰,加上结合自身经验对互联网金融产品有些新的想法,使得我与董事长第一次见面就相谈甚欢,很快达成了协议。”
王凯称,之所以在不惑之年后仍选择跳槽,主要原因在于互联网金融展现出的蓬勃活力。“就银行而言,经过多年的发展,它
的经营模式已经固化下来,特别是国有银行更是形成了成熟的体制,走的非常稳健,但对个人的约束也越来越大。而互联网金融业态不同,它起点低,更贴近市场的
需求,管理机制灵活,给人充分的发挥空间。”
“比如,我想根据目前国内经济结构转变的情况,对特定行业设计一款专属信贷产品。如果是在
传统的银行业,好的话可能需要等待数月、经历层层审批,坏的情况就是无疾而终;但要在P2P这类网贷平台,这款产品可能几天后就能上线测试。”王凯表示,
数年的银行传统经历,令其一直难以感受到实现个人价值的成就感,与之相比,互联网金融的可塑性显然更强。
王凯称,跳槽后其凭借多年的专业经验,对从业P2P机构的风控体系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包括细节、战略等多个层面,比如对融资公司如何进行更细致的考察、拓展抵押模式方式、强化资金与资产风险匹配等,以求在各方面强化平台的生命力。”
据悉,在王凯的带动下,其所在P2P机构年交易规模已超50亿元,去年更是拿到了首笔风投,在行业内风险频发之际,反而保持了稳步向前的态势。“门槛
低、收益高加上大数据优势,互联网金融有着非常广泛的受众面,只要做好风控,产品设计到位,这一行的前景大有可为。”王凯说。
当然,个人逐渐收获成就感之时,王凯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近几年经济大环境下行,银行业利润整体下滑、不良率提升,我之前所在行的任务压力比较大,一笔大额
不良的出现又扣了我们分行高管不少奖金,收入下滑了三成多。到现在的公司后,薪酬涨了不少,年收入差不多能拿到40万元左右。”资源型人才成香饽饽
实际上,王凯的上述经历,也凸显出了目前传统银行人才向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跳槽的大趋势。导报记者查阅公开资料发现,去年以来已有约30名总行级的银行高管离职,去向分别为知名互联网金融公司、知名企业新设立的金融业务机构以及民营银行。
如建行电子银行部原总经理黄浩出任蚂蚁金服副总裁;兴业银行(15.43,-0.010,-0.06%)前行长李仁杰离职后出任陆金所联合董事长;JP摩根纽约总部风控执行董事谷颖5月加盟玖富任首席数据科学家等。
“受高薪酬、业务规模增速快等因素吸引,银行业人才正在加速向互联网金融流入,特别是资源型、业务型的中层高管,都是热门人选。”赵倩对导报记者表示,这些人跳槽后,往往能够拿到翻番的收入。
赵倩称,所谓资源型人才,就是各分行能力强的信贷、私人理财经理以及各级正副行长,这些人有着牢固的客户资源,或长期对口市场(如钢材、汽车等),非常熟悉行业里面的情况,这都是互联网金融公司迅速开展业务的关键。
另外,熟悉资金运营、法律等方面业务的技术型人才也是“挖角”的重点,“一般具备金融分析师、注册会计师等证书,具备金融领域实践经验的管理者,都很抢手。”赵倩表示,现在P2P等机构很愿意用“核心成员多来自银行”等字眼来增强投资者信任,拥有业内稀缺证书的人才就更受欢迎了。
值得关注的是,这种大规模的“挖角”也给银行带来不少困惑。赵倩就表示,互联网金融给出的高薪甚至前景诱人的股权激励,都是目前银行业难以提供的,这也就使得银行对人才以及客户资源流失缺乏控制力,转型难度越来越大。
相关影响已经显现,一位银行业内人士就表示,某家原本在直销银行领域动作较快的城商行,由于遭遇直销银行团队核心员工的集体离职,其直销银行业务陷入了停滞,不得不转身寻求其它业务领域的发展。
新旧金融业态或融合发展
当然,银行业对于目前的情况,也有着清醒的认识。
赵倩等受访业内人士就表示,相较银行目前管理激励机制,互联网金融业有多处亮点。“比如,银行业的高薪多附加着较高的业绩任务,业务运转不够高效;而互
联网金融公司中,只要做出成绩,职务一般能向上跃升一两个层级,甚至有可能获得股权或期权,对应的个人收入也会有爆发性增长的可能。”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对此表示,金融形态的日渐多元化,给银行员工尤其是中高层的管理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可作为空间,使得一些有想法的人跃跃欲试。而传统银行业相对僵化的人才制度也进一步促成了一些高管的出走。
不过,银行并非坐以待毙,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王常龄表示,银行本身一直培养着自己的人才储备,目前看来后备资源充足。同时,银行的管理机制也在有意进行调整,以求通过业务转型带动工作效率的提升,增加职工黏度。
“比如,部分银行在信用卡、贵金属、票据等业务中开始推进事业部制,强化总行牵头作用,将人权和薪酬权下放给各事业部的总经理,提高业务的运作效率。”王常龄认为,这种建立专项经营团队的做法,使得员工收入与所创造的利润直接挂钩,从而强化员工积极性,带动业绩提高。
与之相比,P2P等互联网金融业态虽然增长迅猛,但前景也充满变数。“随着监管细则落地,行业的野蛮增长必然会受到限制,安全内控机制成为平台发展的关
键,在这方面,银行有着更深厚的底蕴。”赵倩说道,在竞争日益激烈化的今天,将有很多P2P平台被淘汰出局,“它们给出的高薪有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王常龄也表示,随着时间的流逝,新旧金融业态或会呈现融合发展的态势,“双方都在向对方学习,最终很可能出现人才的双向流动。所以这场人力资源之争孰胜孰败,现在还言之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