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收入差距会越来越大?再说“寒门难再出贵子”
2016-07-18 浏览: 952 来源: 互联网
可以说,数千年来贫富分化,贫穷传染正在成为大部分社会的恶疾,我们虽然看不到了当年资本家剥削劳动人民那种像“包身工”一样赤裸裸的盘剥,也找不到“资本来到这个世界上,其每个毛孔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那种让人悲鸣的血泪欺压,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在中国贫富差距依然是越来越大了。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的基尼系数(最贫穷和最富有的人的财富差距指数)从20世纪80年代的0.3,暴涨到现在的0.47,成为世界上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而中国社科院公布的2016年《社会蓝皮书》更是指出:中国收入最高的1%家庭拥有全国1/3的财富,收入最低的1/4家庭只有1%。
那到底为什么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贫穷真的是陷阱吗?
可以说,在改革开放之初,无论你是工厂的工人,还是农村的农民,大家的收入其实都是在一个较为平均的范围之内。但是,随着科技的越来越发达,在科技的影响下,单位时间内的财富创造能力开始出现了惊人的分化,其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现代科技让财富的创造能力产生了巨大的极差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所谓的经济增长函数,影响这个经济增长函数的因素有三个劳动、资本以及科技。以前,我们总是在讨论资本如何欺压劳动者,但是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看到的是,对劳动的欺压将不仅是资本,还有科技。尤其是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我们越来越发现,一个在网络上工作的人将远比在生产线上劳作或者在土 地里刨食的人更能创造财富。
举例来说,阿里巴巴集团2015财年的收入是822.13亿元人民币,而阿里巴巴拥有三万名员工,平均每名员工所创造的价值是274万元,但是我们看到的是201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是6万亿元,而全国每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约为3亿,人均产值只有2万元。两者相差了137倍,而这一幕仅仅是两个极端,可能普通的劳动者和一般的互联网公司而言差距不会这么悬殊,但是高科技所带来的生产力的天差地别却已经是一个共识了。
互联网化让贫穷变得会遗传
曾几何时,《寒门再难出贵子》的一系列文章在互联网上疯传,我们姑且不论那些文章的真实性如何?但是有一件事实摆在面前,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知识的确能改变命运,但是学习知识的成本远比你我想象的高得多。在古代,为什么科举给寒门的读书人带来了希望,这是因为教材千年不变,都是《四书》、《五经》,这让无 论你是富有还是贫穷,都要在一个起跑线上竞争,穷人和富人所学的东西都是类似的,不会因为你富有而能有比《四书》、《五经》等多的知识来源。包括上个世纪 刚刚恢复高考的时候也是如此,因为大家所面临的高考教材其实都是类似的,知识的差距并不大。
但是,进入互联网时代,对人才的考量标准不再是分数,而是所谓的综合素质,这就让知识的来源变得多种多样,但是对于穷人的子弟而言当上学都是一件很奢侈的
事情,又何论给孩子更多的辅导班、兴趣班,国际游学,课外实践,互联网创业等等经验呢?因为这些知识的价格远比那一本薄薄的课本贵的多。
所以,在互联网对信息的丰富过程中,对人才的综合考量通过知识获取成本的形式,自动的给人分成了三六九等,只有最富有的人才能获得更多高价值的知识,所以
所谓的阶层天花板,不仅仅来自于财富,而是由财富所带来的知识分层,所以富人与穷人后代的差距会越来越大。结果是贫穷不仅会传染,甚至会遗传。
勤劳致富的时代在慢慢失去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看到了大量的农民企业家还有更多白手起家的人,因为在改革开放之初,在刚刚开放的商业模式的影响下,大部分人都有实现中等财富的机 会,而有些甚至能让中等财富成为上等财富。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社会中,面对着国有单位的不景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小本生意”,这种小本生意人人 平等,所以在当时的中国大大小小的夫妻杂货店、夫妻餐饮店成为了一种风潮,个体户成为了那个时代创业的主要模式。
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升级,互联网的不断冲击,无论是商业还是餐饮业都开始公司化、规模化的发展历程,“去夫妻店、去个体户”的发展趋势已经形成。所以大
量的零售业、餐饮业、酒店业、手工业等传统夫妻店盛行的行业,这些年都在被一个个大的公司所取代。因此,只有越来越大的规模才能带来越来越多的财富,于是
本来可以靠勤劳致富的人只能被打入低等收入阶层,于是财富和收入的分化愈加严重。
当今的中国,早已不是当年所谓资本原始的积累阶段,一切都变得温情脉脉,但是这份温情之后,财富的鸿沟已经形成,贫穷可能不仅会传染,甚至会遗传,这个问题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