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某产品质量标准得到系统化提升后,具有理性的消费者受到购买激励,与商家形成互动,促进消费
近日,得空儿会一“90后”小朋友。至其家,见屋角堆满包装精良的盒装茶叶,普洱、龙井、金骏眉等赫然在列。再瞧,友人手中捧一杯星巴克咖啡,品得正香。不禁疑惑,问:“家中茶叶堆成山,放着不泡,为何偏偏叫外卖喝咖啡?”友人答:“这些茶叶多非自己购买。泡茶过程太过繁琐,累。喝茶是老爸老妈那辈人的专利,与我无缘。”
中国乃产茶大国,而非消费强国。之前,我一直对此论调颇感不解和意外,听了这“90后”的一番“高论”,才发现其实当真是个必然。
尽管中国的茶行业史迹悠悠,但至今只有耳熟能详之品类,却还未诞生真正有模有样之品牌。消费者买茶时,面对定价五花八门林林总总的茶叶,常无从判断,任凭商家忽悠,茫然一片。中国茶对外出口,常被当成廉价的输出原料,而在原料输出那一刻,国人引以为傲的中国茶文化遭到过滤。所谓“茶道”,缺乏整套明确而清晰的独立化标准。此现状,与几百年前中国茶叶出口至西方,宫廷皇室和贵族将之当成身份象征标志的盛况相比,难以同日而语。若从消费者角度论,大部分年轻人对喝茶并不热衷,面对品茶之过程和仪式,缺乏欣然接受的亲近感,不愿被贴上“爱喝茶”的标签。主动选择喝茶者,多是有了一把年纪的人。
倘若对茶认知如此,茶行业是否还有未来?
面对国内消费升级的趋势和背景,选择何种茶叶产品,是否可以代表消费者与时俱进的审美与价值观,以及生活品质的表达?打造中国茶的“现代化”意识,对传统茶行业实行观念革新,让中国茶作为重要的文化符号“走出去”,是否势在必行?
因为这些问题,我问了一个做茶的朋友,他向我提起市场上出现的一个创新茶叶品牌——小罐茶,要做中国茶的现代派,创新的产品形态和理念,目前受到了很大的市场关注。
“小罐茶”?中国茶现代派?这两个词激起了笔者的好奇心。为此笔者通过这位做茶的朋友联系到了小罐茶市场总监梅江,想一探究竟。
“小罐茶,顾名思义,将茶叶装入一铝制小罐,有别于传统的盒装茶和包装茶。特制小铝罐的设计初衷,是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从茶叶保鲜、用户体验、成本控制和环保角度加以衡量,已经获得了市场广泛认可。”一见面,梅江就向我介绍起来。
“小罐茶”品牌的成长故事耐人寻味。2012年成立伊始,团队成员照例做常规市场调研,心存疑问:茶行业这样大,缘何没有拿得出手、像样之品牌?在消费端,茶叶消费者选择产品时,脑海中竟然没有既定标准,缺乏判断茶叶优劣的基础性依据。没有标准,就不会有信任。消费者买茶,只是基于对店主的信任,而非品牌自身。但品牌方应扮演为消费者承担原料和工艺标准选择的角色。
找到市场切入点后,“小罐茶”团队成员开始制订商业战略规划。考虑到要系统地为消费者建立一套好茶的认知标准,就必须从茶叶品类选择、茶叶包装、茶叶品质控制、喝茶方式等方面全新规划设计,为消费者做消费预期的先期考量,真正做到以消费者的需求为根本,化繁为简,提供极致用户体验。此理念,在中国茶行业里,可谓独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