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开幕
广州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加强三雕一彩一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为突破传统工艺美术行业自身的惯性模式,借助跨界合作的力量,寻找新常态下传统工艺美术传承创新之路,2016年5月18日上午,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广州市工艺美术总公司、信息时报联合主办的“传承、创新、融合——广州工艺美术发展论坛”暨“匠心、匠韵——‘三雕一彩一绣’精品展开幕式”在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举行。
从当代史的角度重新观看“三雕一彩一绣”
此次精品展将在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东、西展厅及广州传统工艺美术中心二楼两个场馆同时进行,这一特殊的布展方式,体现了展方试图让作为研究对象的“三雕一彩一绣”的历史图景与当代发展并置,并从中寻找出工艺发展脉络的努力。“讲述广东工艺美术在近现代的演变”也成为这次精品展的突出特征。
众所周知,清末、民国时期,广东传统工艺美术达到了一个发展成熟的高峰,从行业角度看,出现了较大的生产作坊,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交易行或商会;从艺术角度看,形成了特有的广式风格,典雅细腻,织金堆彩。
优秀的广东匠人,匠心独具,所制作的牙雕、玉雕、木雕、广彩、广绣等产品不仅名扬海内,成为代表时代工艺极致的贡品,还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参与构建了西方对东方的文化想象。这一时期是近代史上广东工艺美术的一次高峰。
第二次工艺美术发展高峰发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重视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对工艺行业采取“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1950年,在广州市政府关怀下成立了“广州市象牙输出联营社”,实行联合采购,分产联销,加入联社的店号达34户;1955年,港澳广彩艺人组成隶属省陶瓷出口公司广彩加工厂,后更名“广州市织金彩瓷工艺合作工厂”,广彩迎来了春天;差不多与此同时,玉器行业、木器行业、广绣行业等都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
改革开放之后,传统工艺美术行业面临全球化审美大潮与工业化生产方式的双重冲击,分别遇到了不同的困境,为了寻求突破,艺人们不断突破创新,各自摸索着新的发展与传承之路。在这一部分展览内容中,观众可以欣赏到新时期以来,“三雕一彩一绣”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工艺美术大师们所创作的精品超过100件,其中大部分都曾荣获各级奖项,是各位工艺大师的代表性作品,是广东工艺美术当下成就的整体巡礼。
在此次论坛中,与会专家分析了传统工艺美术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重申了传统工艺美术在岭南文化弘扬与发展中所具有的地位与意义、及其在广东文创产业发展中所占有的重要性。围绕着如何改变传统工艺美术的创造力不足问题,匠人精神如何得到更好地保护和弘扬,手作和产业规模化发展如何协调,如何整合协调行业资源、凝聚力量、推动工艺美术整体发展,如何利用金融和科技的力量推动行业融合,如何将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有效地引入工美行业,如何建设产业平台、增强工美整体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如何利用多种传播手段增强工美产品的品牌认知和文化认知等议题展开了具有针对性的深入研讨。